top of page

語用學與自閉譜系障礙(二):自閉譜系障礙超簡略簡介(下)

  • omsdhk
  • 2022年9月2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這個系列是與 @lang_dev101 的合作,如果對兒童的廣東話發展有興趣,歡迎按此了解更多!


神經多樣 (Neurodiverse)


社會不時會將各種神經功能障礙 (neurological disorders) 與「正常」視為對立的概念,將有這些神經功能障礙的人士排斥於主流社會之外。神經多樣性 (neurodiversity) 則強調人類經歷周遭的世界、思考、學習的方法可以有很多變化,這些差異並無不妥,應被接納和尊重。


神經多樣性的概念挑戰所謂神經功能障礙的病理性。


自閉人士等社群亦會使用神經多樣 (neurodiverse) 這個詞彙,代替自閉譜系障礙的標籤,以達至去病理性的目的。這同時適用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、閱讀障礙等。


在這個框架下,神經典型 (Neurotypical) 則指沒有這些神經功能障礙的人士。「典型」一詞並非指這些人才是正常,只是指這是大多數的情況,並無褒貶之義


雖然仔細的醫學分類有助提供匹配的資源、援助,但在學校環境下應接納學生的神經多樣性,方能確保所有學生的平等學習機會



日常用詞背後的隱含價值觀


Disability Studies 其中一個討論點在於何謂合適的稱呼用語。對殘障人士的稱呼在英語中可以分為兩種:

​Identity-first Language

Person-first Language

句式

Disabled person(殘障人士)

Person with a disability(身有殘障的人士)

傳達意思

以殘障的身份為先

以「人」為先

使用原因

  • 一些殘障人士認為自己的殘障是其身份的重要部分

  • 強調殘障並無不妥

  • 強調與殘障社群的連結

強調殘障並非形成其身份的唯一特徵,同時亦有其他特徵、能力

由此可見,兩種用語各有其含意和利弊,因此不同社群、個體亦會有不同的看法和偏好。例如不少殘障人士社群會偏好 Person-first Language,而自閉症人士社群則普遍偏好 Identity-first Language(即 “an autistic preson”)。固然,每個社群内亦會有分歧,因此最重要是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和想法


的確,這個討論以英語為基礎,粵語文法上或許沒有如此明顯的意思分別。儘管如此,這些日常用語背後的隱含意思亦十分值得我們思考,我們亦可以藉此反思自己對這些社群的固有想法



參考資料


Baumer, N., & Frueh, J. (2021, November 23). What is neurodiversity? Harvard Health. Retrieved September 12, 2022, from https://www.health.harvard.edu/blog/what-is-neurodiversity-202111232645


Person-first and identity-first language. Victorian Government. (2022, March 12). Retrieved September 12, 2022, from https://www.vic.gov.au/state-disability-plan/our-language/person-first-and-identity-first-language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語用學與自閉譜系障礙(三):心智理論與對話能力

甚麼是心智理論 (Theory of Mind)? 心智理論是一種社會認知能力 (Social cognitive ability) ,用於理解別人可能有與己不同的心理狀態,例如信念、渴求、計劃、期望、所知資訊、意圖。這些心理狀態會影響作出的行為。...

 
 
 
外語焦慮(下)

不知道為什麼,我每次說英文的時候都會覺得緊張,但是寫英文或者讀英文的時候卻沒有這個問題,真是奇怪! 你曾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?其實有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,因為在讀寫聽說中,說話是最容易令人感到緊張的語言技巧,因為我們說話的時候,要立即就收到的信息作出回應,而其他的語言技...

 
 
 

Copyright ©2023 by OneMoreStep Development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