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語用學與自閉譜系障礙(三):心智理論與對話能力
甚麼是心智理論 (Theory of Mind)? 心智理論是一種社會認知能力 (Social cognitive ability) ,用於理解別人可能有與己不同的心理狀態,例如信念、渴求、計劃、期望、所知資訊、意圖。這些心理狀態會影響作出的行為。...
語用學與自閉譜系障礙(二):自閉譜系障礙超簡略簡介(下)
這個系列是與 @lang_dev101 的合作,如果對兒童的廣東話發展有興趣,歡迎按此了解更多! 神經多樣 (Neurodiverse) 社會不時會將各種神經功能障礙 (neurological disorders) 與「正常」視為對立的概念,將有這些神經功能障礙的人士排斥...
語用學與自閉譜系障礙(一):自閉譜系障礙超簡略簡介(上)
這個系列是與 @lang_dev101 的合作,如果對兒童的廣東話發展有興趣,歡迎按此了解更多! 媒體裡的自閉角色 近年的影視作品裡不時都有患自閉的角色,例如劇集 Big Bang Theory 裡的 Sheldon Cooper、Grey’s Anatomy 裡的...
要矯正兒童的「問題行為」嗎?(下)
兒童「唔聽話」,亦可能只是「聽唔明」 「企好!」「專心!」「聽話啲得唔得!」「合作啲啦好冇?」一句句指令看似簡單顯淺,其實抽象的字眼内有不少隱含意思,要兒童完全理解其實有一定難度。 這些指令用字抽象,並沒有給予兒童明確的行為指示,兒童因而不清楚自己哪項行為犯了錯,不知道犯錯...
要矯正兒童的「問題行為」嗎?(上)
怎樣才是「正常」的兒童行為? 我們有時很難界定什麼是「正常」和「不正常」的兒童行為,兒童行為正常與否,往往取決於他們的年齡、性格、生理和心理發展等不同因素,因此不能對每個兒童的行為使用完全相同的評判標準。儘管如此,家長仍可參考以下三種普遍行為分類: 一、需要並且被批准的行為...
如何改善 Think-pair-share 模式?
我們可以如何改善 Think-pair-share 模式,讓所有學生均可以從中有所得着? 一、改變分享方式 由向全班分享,改為與數個 pair 小組分享,減少學生的壓力,亦讓更多學生有被聆聽的機會 當教師在 pair 環節注意到某學生提出的論點值得同學學習,可先私下詢問學生...
教學小工具:Exit ticket
「究竟啲學生係咪真係明白我頭先教嘅嘢?」 如果你曾有以上疑問,或許可以考慮嘗試使用 Exit ticket,透過簡單的問題測試學生所學。 甚麼是 Exit ticket? 簡單來說,Exit ticket 是一張簡單的工作紙,由學生於臨下課前幾分鐘獨立完成。 使用目的:...
Think-pair-share:課堂匯報及分享的 5 個迷思
課堂匯報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嗎? 課堂匯報是教師判斷學生學習成果的常用方法之一,亦是之前提到的 Think-pair-share 模式的一環。然而,雖然研究普遍認同 think 及 pair 可以讓更多同學投入參與課堂討論,對 share 卻有所保留,認為 share...
Think-pair-share:鼓勵更多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方法
進行小組討論時,學生反應不踴躍?討論被數名學生主導?Think-pair-share 模式或許可以解決當中一些問題。 Think:提出討論題目後,先給予學生數分鐘時間獨自思考、寫下要點。 普遍進行討論的時候,教師會直接讓學生開始發言。然而,這可能會鼓勵某些較主動的學生主導課...
最近有沒有就課堂速度收集學生意見?
不時收集學生的意見、了解學生的需要,並根據收集的資料改動課堂,可以增加學習成效。 儘管覺得老師講課速度太快、太慢,學生通常都不會直接向教師反映。即使教師有注意學生的平均學習速度,亦可能無暇顧及個別學生的情況,這些學生的情況或許會被忽略。...
如何在課堂上應對 COVID 對輕症康復兒童的影響
上次,我們提到 COVID 對輕症康復者的腦部影響,這次我們會談談如何運用課堂策略有效地幫助Covid康復兒童的學習。 1. 增加對學生適當行為的表揚 在學生做出適當行為時給予表揚會增加他們繼續這些行為的可能性,尤其是對具體的行為進行表揚。...
新冠肺炎對輕症患者的腦部影響
研究顯示: 一、一些輕度的肺炎患者有部分腦部腦組織厚度下降的問題出現,程度相當於1至6年的正常腦部衰老,這些受影響的腦部區域包括與記憶相關的腦部組織。 二、輕度肺炎患者與沒有患過肺炎的人相比,在注意力和認知彈性(認知彈性是指人能依照情境而轉換注意力、行為或思考的一種能力)的...
向全班同學提問,等如讓所有人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?
不是。教師或許會留意到上課提出問題時,學生的反應有時會不太踴躍,或者只有一兩名同學特別踴躍。 為甚麼?學生有時不是不想回答,而是不敢回答,因為害怕自己會答錯、怕在同學面前出醜等。 改變邀請學生參與的方法或許可以減低不同學生參與的難度。...
疫情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影響
影響一:家庭關係 疫情期間,人們花費更多時間留在家中,因此家庭關係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 在工作日獨處的青少年更容易表現出抑鬱和焦慮 經常受到家庭的鼓勵和支持能減少青年的精神困擾 相比於本身就不喜歡外出的青少年,因為不想感染而在家隔離的青年展現出更多焦慮症狀,而...
全方位課程設計(三):ENGAGEMENT - 透過不同方式鼓勵學生參與並投入課堂
早前簡略介紹了全方位課程設計的概念,本系列將更深入地逐一探討其三大要素: REPRESENTATION - 使用多元方式呈現教學內容 EXPRESSION - 讓學生使用不同表達方式 ENGAGEMENT - 透過不同方式鼓勵學生參與並投入課堂 1. 為學生提供選擇...
全方位課程設計(二): EXPRESSION - 讓學生使用不同表達方式
早前簡略介紹了全方位課程設計的概念,本系列將更深入地逐一探討其三大要素: REPRESENTATION - 使用多元方式呈現教學內容 EXPRESSION - 讓學生使用不同表達方式 ENGAGEMENT - 透過不同方式鼓勵學生參與並投入課堂...
全方位課程設計(一):REPRESENTATION - 使用多元方式呈現教學內容
早前簡略介紹了全方位課程設計的概念,本系列將更深入地逐一探討其三大要素: REPRESENTATION - 使用多元方式呈現教學內容 EXPRESSION - 讓學生使用不同表達方式 ENGAGEMENT - 透過不同方式鼓勵學生參與並投入課堂 1. 有效接收資訊...
仲叫「特殊教育需要」?
許多西方國家的教育部門已經放棄使用「特殊教育需要」(SEN) 這個標籤,取而代之為「學習多樣性」 (Learning Diversity)、「個別需要」 (Individual Needs) 或「額外學習需要」(Additional Learning...
打破融合教育的迷思:共融教室減慢學習進度?
理想的融合教育是所有學生都享有共同的學習環境、課堂體驗,但或許有人會質疑這種課堂安排會拖慢學習進度。事實上,不少研究指出這種想法是一個謬誤。 1. 共融教學的安排不會令實質教學時數減少 有研究分析多個共融教室的課堂,發現教師的實質教學時間並沒有因而減少,學生的專注時間亦沒有...
甚麼是全方位課程設計?
全方位設計 (Universal design) 這個用詞源自建築師 Ronald L. Mace,本用來形容能夠便利輪椅使用者的建築設計。這些建築物於興建時已事先將輪椅使用者的需要納入考慮,例如使用較闊的門、可升降的廚房工作檯等,而非於事後再作加建或改裝。...
bottom of page